目前我國棉紡織行業的智能制造水平整體已達國際先進水平,盡管企業之間有所差異,但整體來看在數字化分析、工藝技術、供銷渠道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優化。
紡紗行業
圖片
粗細絡聯是紡紗工序實現智能升級的前提。紡紗工序的智能制造關鍵技術主要有以下 4 項。
01/全流程的智能傳輸
在清梳聯工序,實現了自動配棉、高效智能上包,棉包識別、路徑識別及輸送;在并粗工序,實現了條筒批量智能儲運和滿空條筒自動更換及最優路徑規劃;通過粗細絡聯中射頻識別技術(RFID)的應用及自動打包工序,實現了產品質量及品種的可追溯及智能化包儲。
02/全流程智能監控
通過精密計量與光電子信號耦合重組技術,使紗線的生產過程能夠按質量、重量、品種要求等實現全流程在線監控及分類裝運。通過圖像還原算法及降噪技術,對棉網質量進行在線監測;搭建多元混合結構光,通過高速電子圖像重構技術實現細紗在線監測等。
03/全流程的數據分析及調度執行
分別建立訂單、工藝、設備及產品數據庫并進行集成化應用,通過智能化數據分析模型,可在線調度操作及優選方案,并實現故障識別、快速調度等技術的落地。
04/效果分析
與傳統紡紗系統相比,紡紗全流程智能生產系統的生產效率可提高35%以上,產品研發周期縮短35%,用工數量減少70%、用工成本減少30%、能源利用率提高9%,產品質量和生產工藝可追溯率達100%,筒紗質量在線監測準確率≥96%。
織造行業
01/大數據的采集、傳輸及分析
借助傳感器監測和采集織造過程中相關工藝參數;建立并完善織造過程的數據傳輸系統,開發能兼容新舊設備的通信接口;通過RFID技術賦予尋址能力。
02/大數據分析
根據織造設備類型及工藝特點,創建內部數據庫和云計算平臺,給出設備綜合狀態評估指標和生產過程中指標,使其持續自動優化升級。
03/綜合決策和實時反饋
織造生產中利用分布或生產制造執行系統(MES),結合企業資源計劃(ERP)與集成客戶關系管理系統(CRM)等主要的管理軟件基本實現了互聯互通,可將數據傳輸、讀取、計算、匯總并進行決策。
04/應用成效
總體上,織造工序的智能化進程尚不及紡紗工序,如織造工序中的自動斷經處理技術、各工序間的互聯、產品質量的可追溯仍存在較大問題。調研顯示,采用自動化數字化生產技術的織布企業,其生產效率可提高50%以上,訂單和排產時間減少20%,能耗減少8%左右;領先的牛仔布生產企業用工可減少50%,綜合能耗降低4%、上漿率降低5%、耗水量降低8%以上。